第三届华策论坛聚焦华语影视剧国际化创作
Date:2014-03-24 14:54:08 来源:互联网 访问:
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继续者们》、美剧《纸牌屋》全球热播,华语影视剧海外传播力明显略逊一筹?在韩剧、美剧等各种海外剧文化夹击中的华剧,如何寻求突破?中国不缺好导演好编剧好演员,那我们到底缺什么?
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继续者们》、美剧《纸牌屋》全球热播,华语影视剧海外传播力明显略逊一筹?在韩剧、美剧等各种海外剧文化夹击中的华剧,如何寻求突破?
中国不缺好导演好编剧好演员,那我们到底缺什么?电视剧产量上的“超级大国”,怎样成为质量上的第一世界?
韩流的走红背后有着国家力量的支持,中国在监管思路与视野上是否会有所改变?如何为艺术创作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
在全民热议《继承者们》和《来自星星的你》时,这些问题却从另一个角度引发影视业界的思考。3月24日,第十八届香港国际影视展(FILMART)开幕当天数十场活动中,最令人瞩目的是由华策影视主办的高端论坛——“华剧梦·国际风”主题研讨会。现场气氛热烈,大佬云集,吸引了众多中外媒体和买家的眼光。参加讨论的是国内30余名顶级导演编剧制作人,邹静之、刘恒、麦家、吴敦、简远信、赖水清、刘家豪、梅小青、娟子、张华标、鞠觉亮、戚其义、郭靖芋、丁芯、杜国威、陈淑贤、卢伦常、周涌、周旭明等,每一个名字都令人如雷贯耳,主办方更邀请到炙手可热的韩剧《继承者们》创作团队远道来到论坛现场,与这些中国的影视大咖一起共论华剧梦。其阵容之豪华,号召力之强大,议题之火热,令人叹为观止。
邀请到这么多大佬云集一堂共商大事的,正是国内影视领军企业——华策影视。在这个无数人狂追韩剧的时候,却别出心裁地请中国大咖和韩国新星一起来讨论华剧如何赶超韩剧的问题,正是华策论坛在业内越来越举足轻重的原因——对行业的责任,对产业的推动。
24日香港国际影视展开幕当天即有数十场活动举行,既有《 影视内容策略前瞻: 善用网络平台拓商机 》这样聚焦行业宏观层面的专业探讨,也有“ 第十二届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颁奖典礼 ”、“ 第4届香港国际流动影片大奖颁奖典礼 ”等以颁奖为亮点的活动,但最受瞩目的,还是由华策影视主办的“华剧梦国际风”香港论坛。单看嘉宾名字,便知这场论坛的份量之重。30多位著名编剧导演制作人,无一不是震撼影视业界的风云人物,而他们的作品,更有不少至今还让许多粉丝津津乐道的经典好剧。《康熙微服私访记》、《打狗棍》、《老有所依》、《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封神英雄榜》、《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倾城之恋》、《宫心计》、《金枝欲孽》、《北京青年》……这些深入人心、受到无数观众热爱的经典之作,可以说代表了同时代的较高水平。虽然成名较早,但他们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平时工作档期排得非常满。能在同一场合见到几位这样的大佬已经非常难得,而30多位同时莅临这样的论坛,举办这样一场巅峰对话,主办方华策影视的气魄和资源不言而喻。
被称为“电视剧第一股”的华策影视去年收购克顿传媒后,成为国内电视剧行业中首家年产电视剧1000集以上,市场占有率超18%,吞吐量和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的公司,并将大数据平台与传统影视业务相结合,成为“大文化、大数据”模式下影视文化产业专业化、智能化、工业化的典型案例和华语影视第一开放平台军,堪称国内市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影视集团。华策香港论坛是华策影视在香港国际影视展期间的固定品牌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三届,每届都遍邀业内最具知名度和创作实力的精英人士,共同探讨当前与业界息息相关的热门话题,增进行业的文化交流与互动,受到了组委会和业界的高度评价,业内人士表示,历来,香港国际影视展的论坛研讨会多以电影为主,对电视剧涉猎甚少,每年一届的华策论坛,不仅为电视业发展提供很好的研讨机会,更因为参会代表在业内的身份及其对行业的关键作用,使华策论坛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为一家以国际化、产业化、平台化为导向的上市公司,华策影视自公司成立之初即坚持文化“走出去”战略,在海外影视市场积累了高度的品牌美誉度,近年来一直坚持不懈地举办品牌论坛活动,并在国际市场扩大华语影视的品牌影响力。从2012年“华策改变中国,华流影响世界”,2013年“品味东方文化,创赢国际市场”示,到今年的“华剧梦,国际风”,华策香港论坛的三届主题均紧扣国际潮流,同时又非常务实,其核心聚集在如何推动中国影视的国际化拓展,文化走出去创新趋势,国际合作共赢模式,寻找产业蓝海等业内共同关心的问题。总经理赵依芳告诉记者,华策影视之所以要举办行业论坛,与其建设影视国际合作实验区,搭建华语电视剧联播体,培育华策基金等所做的努力一样,都是为产业搭建平台,促成更多的交流和合作,从而让中国影视在国际上拥有更多的观众和市场空间。
五轮议题探究华剧如何赶超韩美
由于华策论坛的权威性,每年政府领导都会参加论坛,听取一线创作人员和业内专家的意见。今届,国家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闫成胜亲临论坛现场并致辞,表达了政府支持华剧发展的决心。
去年年末,韩剧迎来“第二春”,全亚洲范围掀起的一波又一波“韩流”,成为从经济界到文化界的大热话题,各界人士都在反思和探讨韩剧等热门境外剧对中国影视乃至文化的冲击。人们质问最多的是,中国作为涣涣大国,有着数千年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富有特色的民族风格,也曾经出品过不少传播甚广,影响深远的好剧,现在,中国名副其实地成为世界第一的电视剧生产大国、播出大国,但为什么在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上远不如韩剧?
正是怀着这样的疑惑,心怀文化复国梦想的影视大咖们才远道而来,云集华策香港论坛,为借韩剧美剧的他山之石,寻求华剧的突破之路。论坛的五轮议题均立足国际,反观自身,不仅重点探讨再度兴起的韩剧,而且将工业化生产模式的美剧纳入议题范畴,在全球化视野中探索华剧的努力方向。
重塑华语影视创作理念
论坛的第一个议题首先抛出了“华剧”概念,讨论华剧如何做出中国特色,体现中华文化内涵。顾名思义,华剧,即华语影视剧,但又不仅仅是简单的华语片。这个概念的内涵,蕴含了将中华文化更好地融入影视作品的意味,也体现了中国的影视人力争将华语影视在国际上演变为一种新潮流的坚定信念;而它的外延,将延伸到全世界所有华人血液流动的地方。
华剧概念的出现呼应了一个宏观的历史和时代变迁。从上世纪70、80年代香港影视业一枝独秀,内地与台湾独特的影视环境创新,到90年代以来两岸三地的影视制作进入一个跨区域的,互相渗透、影响、整合与竞争的新阶段,受到全球化潮流的影响越来越深。要想理解新环境下两岸三地影视的性质、现状和未来,仅仅对它们作割裂的个别式研究已经是不够的了。它要求有一种关于“华语影视”的新概念、新思路和新方法:即把大陆、香港、台湾两岸三地的影视制作联系起来,进行整合性的思考,以便在一个更广阔、更前瞻性的视野中,来理解两岸三地华语影视目前的性质、发展的趋势、以及未来的可能性,并把握全球化背景下主流华语影视发展的整体状态。
邹静之、吴敦、简远信、王红卫、丁芯是第一个议题的“围炉者”。著名编剧邹静之在华语编剧群体中,以充沛的中国古典文化情怀与成功的影视剧编写经理而闻名。被称为“中国第一编剧”的他有着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五月槐花香》、《倾城之恋》、《铁齿铜牙纪晓岚》、电影《千里走单骑》、《一代宗师》、《归来》等 脍炙人口的作品,对于怎样创作中国好故事,他自然有话要说:……
科班出身的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王红卫参与创作的《中国式离婚》、《疯狂的石头》、《无人区》无不充满了中国人独特的处事智慧与人生哲理。在他的视野中,……
因为相对保存完整的儒家教育与国学史料,台湾影视的发展在“华剧”的发展历程中有着明显的传统文化气息,对人、对历、对理的尊重贯穿始终。
台湾著名影视投资人、华策影视武侠新世界系列制片人吴敦认为:古老的中华武侠精神其实具有世界意义和普世价值,所以中国的武侠剧永远是海外市场最受欢迎的类型之一。他与华策影视全力合作打造的“武侠新世界”,重金打造新版金庸、古龙的经典武侠巨作,使经典武侠剧也跟着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着,创造一阵新的武侠炫风,并将这一股风潮吹向全世界。“鬼才编剧”简远信擅长在商业与传统中成功地找到契合点,每部剧都能引爆荧屏的热度。他说:……
本土影视领军企业的责任
“作为中国本土影视业的领军企业,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这样的问题,拷问的是业界良心和文化担当。
从评估剧本有没有市场价值,到组建团队,确定投资,拍摄及后期制作,都需要专业评估和丰富经验来判断,大咖们一致认为,影视公司的责任心和创作理念非常重要。
著名作家、编剧刘恒有着《本命年》、《菊豆》、《秋菊打官司》、《云水谣》、《集结号》、《金陵十三钗》等成功的作品,他与本次论坛的主办方华策影视也有着深远的交情,在他看来,
“中国特情文学之父”、“谍战小说之王”麦家与刘恒、邹静之都是华策影视的首批编剧股东,他认为:……
著名编剧、导演郭靖宇表示:……
与华策影视合作了多部主旋律大剧《国家命运》《全家福》的央视著名制片人李功达认为:……
《继承者们》制片人讲述韩剧故事
中国电视剧经历了50年代末到70年代的初创期,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发展期,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的成熟期,以及 90年代中期以来的繁荣期。但近年来量高质低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业界,虽然不乏《老有所依》《大丈夫》《打狗棍》《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封神英雄榜》这样收视口碑俱佳的精品之作,但与动辄超过15000集的年产量相比,精品率却明显偏低,而韩剧《继承者们》《来自星星的你》经历冷淡期再次大热,则使韩剧成为国内从经济界到文化界热议的话题。此次论坛请到了韩国《继承者们》的制片团队,代表尹夏林先生与内地著名编剧娟子、台湾著名制作人王佩华、台湾著名编剧陈炘怡一起畅谈韩剧现象,探索韩剧火热背后的原因。
以韩剧之玉,攻华剧之石
香港在历史上曾经对华语影视的制作有过卓越的贡献。全盛时期的香港,可能是除好莱坞之外类型电影发展最为齐全的地区之一,也是对世界影视发展影响最大的地区之一。美国电影学者大卫·波德维尔曾深入分析了香港电影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艺术成就及其对国际影坛的贡献,解密“香港电影为何如此多产,甚至在最辉煌的年代被称为东方好莱坞”。大卫·波德维尔引用了《纽约时报》影评人对香港早期功夫片的评述:“尽皆过火,尽是癫狂”。“那些张狂的娱人作品,其实都包含出色的创意与匠心独运的技艺,是香港给全球文化最大的贡献。最佳的港片,不仅是娱乐大众的商品,更载满可喜的艺术技巧”。
但近年来,面对美剧、韩剧的所向披靡,香港影视却一直不温不火,对此,从小浸染在影视圈中、亲历香港影视业从巅峰落到低谷的刘家豪说:……
内地著名编剧周涌说:……
香港金牌监制梅小青说:……
香港著名导演赖水清刚刚创作的新剧《鹿鼎记》在香港节上一亮相就受到海外客户的关注,还有之前几部面向国际市场的“武侠新世界”系列大剧,海外发行前景良好。他认为……
香港 导演 ,古装武侠剧的制作泰斗鞠觉亮、香港“二代”金牌编剧张华标、香港金牌编剧陈淑贤、编剧杜国威也就“华剧如何全面提升品质”发表了自己的精彩见解。
作为论坛的主办方,华策影视将如此之多的行业大咖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华剧国际化发展方向,正是验证了论坛中的一个主题,作为中国本土影视业的领军企业的责任。华策影视总经理赵依芳引援丹麦未来学家沃尔夫•伦森的言论,认为在21 世纪前50 年内,人类社会将进入以关注梦想、历险、精神和情感生活为特征的梦幻社会。华剧要实现国际化,就必须满足后工业社会人类的想象和梦想,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营养,展示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寻梦、追梦、筑梦、圆梦的历程,加强国际话语体系建设,创新话语表达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华人故事,传播好华人声音,形成富有特色的华剧制作方式和叙事风格。华策愿意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影视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继续努力,她相信在政府和同行们的合作推进下,一定能共创华剧辉煌,使华剧成为并肩甚至超越韩剧、美剧,雄立于世界影视文化之林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