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 联系投稿 版权声明
  • 首页 热点 明星 影视 音乐 综艺 演艺
    当前位置:首页 > 演艺 > 列表

    林兆华邀请展迎高潮:波兰《阿波隆尼亚》

    Date:2016-06-01 13:54:44   来源:互联网   访问:
    《阿波隆尼亚》剧照-华沙新剧团供图  6月3日、4日,6月10日、11日,波兰戏剧《阿波隆尼亚》将先后在哈尔滨大剧院、天津大剧院上演。《阿波隆尼亚》曾在2009年震撼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被媒体评为惊世之作、波兰

    《阿波隆尼亚》剧照-华沙新剧团供图



      6月3日、4日,6月10日、11日,波兰戏剧《阿波隆尼亚》将先后在哈尔滨大剧院、天津大剧院上演。《阿波隆尼亚》曾在2009年震撼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被媒体评为“惊世之作”、“波兰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最伟大的戏剧杰作”,导演格日什托夫·瓦里科夫斯基同样拥有“陆帕门徒”、“波兰中生代导演新星”等名誉加持。在各种冠冕之下,《阿波隆尼亚》只是希望与观众探讨,人类牺牲与救赎的大义。

      从希腊神话回望现实悲剧

      阿波隆尼亚(Apolonia)是在波兰二战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一位女性,在纳粹大肆处决犹太人的时期,她将25名逃亡的犹太女孩藏在家中,并设法将她们转移到华沙。虽然只有一名女孩最终获救,但阿波隆尼亚却因包庇犹太裔族,难逃被纳粹戕害的厄运。在阿波隆尼亚被枪决之前,德国军官曾问阿父,愿不愿代女儿去死,在得到生父的拒绝之后,阿波隆尼亚被纳粹军官的情人枪杀。

      在《阿波隆尼亚》的剧本创作中,导演瓦里科夫斯基并未将笔墨着重于对战争残酷现实的重构中,而是引入两段经典希腊悲剧。一部讲述了血亲之间的相互残杀——阿伽门农(Agamemnon)为赢得战争胜利,将自己的女儿献祭给女神,十年战场凯旋归来之际,却被难忍丧女之痛的妻子克吕泰涅斯特拉(Clytemnestra)杀害,而阿伽门农的儿子俄瑞斯忒斯(Orestes)以报父仇为由,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另一部讲述了爱情中的牺牲与背叛——弗里国王阿德墨托斯(Admetus),从命运之神处获得奇异能力,只要有人自愿牺牲性命,艾德梅塔斯就可以延寿,在被血亲拒绝之后,只有妻子阿尔克斯提斯(Alcestis)愿意为丈夫去死,唯一的愿望只是希望其夫终身不再娶亲。当阿尔凯丝从冥界逃脱,以另一个女人的面貌面对前夫,并收获爱慕之情时,她的心情是何等复杂。

      希腊神话故事作为欧洲文化的缘起,在戏剧《阿波隆尼亚》中,成为了现实题材的锚点,导演以丰富且极具创造力的手段,串讲了神话与现实中的三段故事,在不同时空中,以三位女性之死,引发观众对牺牲与救赎这一沉重命题的思考。

      多文本创作与多媒体叙事

      除了两段神话及一段现实故事之外,《阿波隆尼亚》的脚本中还穿插了卡夫卡的寓言、泰戈尔的小说等多种文本,而这种多文本并行的创作的模式,在欧陆剧场之间,已经形成一种默契,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风向。前不久在天津大剧院演出的《前线》,就是多文本创作的另一例证。

      在戏剧的发源地欧洲,波兰剧场的实验性与深刻性,已经越来越得到世人的认可与传颂。波兰戏剧界一向强调,剧场和教堂具有同等地位,在社会职能上,它们都是为了实现人类精神解放、正视自我和世界的关系而存在的。波兰戏剧人强调,剧院是属于高级文化圈的文艺沙龙,是演员同观众之间的哲学对话。

      波兰实验戏剧从格洛托夫斯基以来,就非常擅于利用多文本进行创作——把不同作家的不同作品拼凑在一起,以强化导演想表现的中心主题。如格洛托夫斯基自己的戏剧《启示录》(1971)就将《圣经》中的片段、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某些情节,以及英国诗人艾略特的诗、法国女作家韦伊的《等待上帝》的片断,按照诗歌的规律而非逻辑规律,联成一部“戏剧长诗”。

      导演瓦里科夫斯基使用富有新意的形式,将《阿波隆尼亚》中的三个主体故事串联在一起,故事之间形成了巧妙的映衬效果,共同放大了戏剧所要表现的人文主题。

      在剧场叙事形式的实践中,瓦里科夫斯基同样是这个时代的先验者。《阿波隆尼亚》一剧使用了丰富的多媒体手段——于舞台情节之外的影像投放、即时摄影者的闯入、摇滚乐队的引入与人偶演员的参与等,形式多样却并不杂乱无章,在导演精妙的调度之下,如同千年悲剧复排,与现实情节一气呵成。此外死亡、暴力、血腥的情节,通过演员激昂的肢体表演得以呈现,为观众展现了在剧场中呈现暴力美学的可能性。

      瓦里科夫斯基与叹为观止的舞台影像美学

      瓦里科夫斯基出生于德波边境的小镇Szczecin,在克拉科夫大学攻读历史和哲学专业,1983年他离开波兰到巴黎索邦大学学习戏剧史,同时也积极参加戏剧工作坊,后加入彼得·布鲁克的工作团队。1989年瓦里科夫斯基回到克拉科夫学习戏剧,克里斯蒂安·陆帕便是他最敬爱的老师,陆帕认为剧场工作是一个“迈向未知的旅行”他受其影响甚深,并开始了首部剧场创作。1992年受彼得·布鲁克之邀,到他的巴黎北方剧院担任导演助手,而以上这两位大师,都是启发瓦里科夫斯基日后创作风格的重要人物。

     

      瓦里科夫斯基勇敢地以剧场,探讨波兰这个国家多年来遭邻国入侵的历史与政治伤痛,及二战后至柏林墙倒塌的共产主义崩溃,许多压抑的民族情绪及心理调适,都借由其剧场抒发,他的作品揭开了许多以往避而不谈的禁忌问题,成为社会集体的心理治疗,并也揭开了一股波兰的“新剧场”运动。瓦里科夫斯基堪称当代波兰最重要的导演之一,除了在国内获奖无数,他的作品也开始也到欧洲其他国家巡回演出,甚至自2000年开始,触角也延伸到歌剧舞台。

      瓦里科夫斯基不但是一个多产而且是一个相当勇于尝试的导演,近年来作品对影像的大胆运用,甚至已经发展成独树一格的现场实时拍摄影像投射美学。这在剧场空间运用上,牵涉到的是真实与影像的虚实并置,表现的是更多维的剧场空间。而多变的虚构影像,能够轻易穿越时空,或者有时反而能够更真实地表现,角色隐而未表的抽象内心情绪。这在《阿波隆尼亚》中就有非凡的影像呈现和应用。

      在剧中,几段影像使用都成功的为戏加分。无论是两情侣的快问快答还是阿西娜的远程视讯审判会议,剧中大量运用的实时投影无疑是一大看点。摄影师运镜的精准与特写的选择都大大的超越其他戏剧作品中的投影使用,舞台上演员演出的是一种层面的表演而投影出来的画面(甚至可以用电影来形容)是另外的一种层面的表演。在剧场里可以看到电影被融合在剧场这个综合艺术、整体艺术里,令人叹为观止。


    首页 | 音乐 | 综艺 | 影视 | 明星 | 演艺 | 热点 | 联系投稿 | 版权声明
  • Copyright @ 2010-2014 http://www.8gy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冀ICP备08108040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