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 联系投稿 版权声明
  • 首页 热点 明星 影视 音乐 综艺 演艺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 列表

    芦山地震1.6亿捐款去向 逾四成捐款流向地方性基金会

    Date:2014-04-22 02:04:10   来源:互联网   访问:
    4月20日,芦山地震一周年。基金会中心网统一对外详细公开芦山地震一周年以来参与地震救援基金会的款物总体收支情况。 截至4月20日8点02分,全国共有219家基金会参与芦山地震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共接收社

       近四成善款用于紧急救援

            据基金会中心网数据统计,基金会在紧急救援阶段共支出款物2.54亿元,占总支出39%。

            同样可喜的,还有基金会在紧急救援阶段披露信息的频率及内容的完整性。

            据基金会中心网数据统计,基金会在紧急救援阶段共支出款物2.54亿元,占总支出39%。

            “一些组织披露信息情况已经详细到了各类物品的数量”,陶泽说。

            邓国胜分析,汶川地震时大多数基金会所披露的捐赠明细信息属于最基本的接收捐赠信息,它只是帮助公众了解什么时间、什么人捐了多少资金,而芦山地震中部分基金会信息披露更为完整,这为公众监督捐赠资金的使用提供了最基础的信息。

            除此之外,基金会在芦山地震后紧急救灾阶段也有较高的信息披露频率。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在汶川地震时前三个月不定期公布捐赠明细信息,而芦山地震的前三个月,披露频次高达52次。

            据了解,紧急救援阶段完成后,各家基金会根据灾区的实际情况,部署灾后重建工作。

            据统计,截至目前,灾后重建阶段已支出款物3.91亿元,占总支出的61%。

            1.6亿捐款支出未披露信息

            时隔近一年,在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官方网站上,并未看到关于芦山地震捐款的支出情况。

            在各家基金会积极“晒信息”的同时,4家基金会未公开捐款支出高达1.6203亿元。

            除广东省侨心慈善基金会外,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及北京市红十字基金会均为全国或地方性公募基金会。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在芦山地震后接收捐赠1亿元,位列全国219家基金会捐赠排行榜第六名。

            据了解,该基金会1亿元捐款均来自权健自然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束昱辉个人。

            然而时隔近一年,并未看到关于此笔捐款的支出情况。

            4月18日,记者联系该基金会,据该基金会工作人员称,1亿元捐款现已到账,具体项目仍在开展中,待项目执行完后,就会对资金使用进行完整的信息披露。

            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在芦山地震后接收捐款4549万元,据知情人士透露基金会大部分捐款来自企业。

            对于未及时披露接收捐款的使用情况,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办公室主任刘杰表示,由于灾后重建计划今年才刚完成,尚未开始实施,因此捐款未拨付。一旦灾后重建照计划执行,其捐款使用情况即会在其基金会官网上进行信息披露。

            芦山地震接收捐赠达534万元的北京市红十字基金会也未披露其项目信息。

            知情人士透露,一般情况下,遇到类似芦山地震这样的大灾,北京市红十字基金会的捐款收入会上交到北京市红会系统。

            据北京市红十字会赈济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已按中国红十字会要求将捐款上交总会,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统一安排使用。

            然而在芦山地震两天后,民政部即发布了《民政部关于四川芦山7.0级强烈地震抗震救灾捐赠活动的公告》,其中规定,对已开展募捐活动的公益慈善组织和接收捐赠的单位提出信息公开要求,并定期公布详细的收入和支出明细,信息发布渠道以各自的网站为主,并保证信息长期可查询。

            邓国胜表示,芦山震后一年,理论上这些机构无论什么原因,都应进行信息披露。另一方面这也说明这些基金会信息披露仍未及时。

            基金会披露信息仍需增加频率

            当公众对于芦山地震的关注度逐渐降低,基金会关于芦山地震的信息披露频率也在逐渐下降。

            即便仍有基金会因各种原因未及时公开其捐赠信息,然而从整体情况看,芦山地震后,中国基金会在其资金使用情况透明方面,有了质的飞跃。

            陶泽形容,芦山地震是中国基金会们“苦练内功”的一次检阅。

            然而邓国胜发现,当公众对于芦山地震的关注度逐渐降低,基金会关于芦山地震的信息披露频率也在逐渐下降。

            陶泽表示,大部分基金会以年为节点,有的半年或几个月才进行一次信息披露。对于一些期望提高自身公信力的公益组织,他也建议,这些基金会应更及时及高频率地披露灾后重建的相关信息,让更多关注基金会的捐赠人,及时了解基金会的动态,使公众了解善款为当地灾民带来的改变等等,并针对公众期望了解的信息,进行重点披露,比如项目产生的影响力及受益群体的情况等。

            邓国胜说,“事实上,最近一段时间,各基金会对芦山地震灾后重建的信息披露有所懈怠”。

            芦山地震一周年,恰巧为这些“埋头苦干”的基金会们再次敲响了及时披露信息的警钟。(记者侯雪竹)
    首页 | 音乐 | 综艺 | 影视 | 明星 | 演艺 | 热点 | 联系投稿 | 版权声明
  • Copyright @ 2010-2014 http://www.8gy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冀ICP备08108040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